談談便攜式氣相色譜儀分流進樣方法的局限性
更新時間:2022-02-24
瀏覽次數:[796]
便攜式氣相色譜儀是以氣體作為流動相(載氣)。當樣品由微量注射器“注射”進入進樣器后,被載氣攜帶進入填充柱或毛細管色譜柱。由于樣品中各組分在色譜柱中的流動相(氣相)和固定相(液相或固相)間分配或吸附系數的差異,在載氣的沖洗下,各組分在兩相間作反復多次分配使各組分在柱中得到分離,然后用接在柱后的檢測器根據組分的物理化學特性將各組分按順序檢測出來。
檢測器對每個組分所給出的信號,在記錄儀上表現為一個個的峰,稱為色譜峰。色譜峰上的極大值是定性分析的依據,而色譜峰所包羅的面積則取決于對應組分的含量,故峰面積是定量分析的依據。一個混合物樣品注入后,由記錄儀記錄得到的曲線,稱為色譜圖。分析色譜圖就可以得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果。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分流進樣方法的局限性,給大家操作便攜式氣相色譜儀時提供一些幫助。
首先分流進樣不適用于樣品中痕量組分的分析;如果分析數量有限的貴重樣品,我們一定要慎重選用這個方法;對于揮發性或極性相近的樣品分析時,為了滿足重復性和定量精度要求,選擇試驗參數多,建立較佳分析方法費時費力;由于進樣口工作時,溫度較高或者結構的限制,對強極性的樣品會產生吸附、降解或按分子重量重排反應,不適合定量分析;非EPC控制,載氣浪費較大;對于寬沸程樣品,分流后將會產生組分失真,除非采用程序升溫技術,否則定量精度差。
分流進樣是毛細管柱分析首選的進樣方法,主要是其使用范圍寬,操作方便靈活,非常簡易,但如果要求定性、定量精度高時將不會采用這種方法,其并不是很可靠的。便攜式氣相色譜儀分流進樣方法的局限性